《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2014

修编技术内容解读

                   

    2014415住房城乡建设部批准并发布了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规范》GB50212-2014的公告,规定201511日起实施,与国家标准《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24-2010配套使用。

     本人分别参与了本规范20022014版本的修编工作,下面就2014版规范修编中的几个比较重要的技术内容做一解读,以便于使用本规范的建筑防腐蚀工程设计、施工、质量监督等工程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理解和准确应用。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基层处理方式和要求:

 我们知道混凝土基层与耐腐蚀层结合是否紧密是防腐蚀工程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在混凝土基层形成一定的粗糙面,通常的处理方式有:打磨、研磨、抛丸、喷砂、高压射流、铣刨等。

 随着工程建设的发展,采用C40C50甚至更高混凝土强度等级的结构越来越多,表面收光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工程质量也相应得到提高;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强度等级越高的混凝土表面致密度及抗渗透也越高,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来达到不同的粗糙度等级,以有效增加树脂、涂料等防腐蚀材料在混凝土表面的渗透,增加附着力,从而有效保证防腐蚀构造层与混凝土的结合力。因此本规范规定了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表面处理方式(表1)和不同防腐蚀构造层对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要求(表2)。

 

1  混凝土基层的表面处理方式

混凝土强度等级

处理方式

C40

抛丸、喷砂、高压射流

C30C40

抛丸、喷砂、高压射流、打磨

C20C30

抛丸、喷砂、高压射流、铣刨、打磨、研磨

C20

打磨、高压射流、铣刨、研磨

 

2  防腐蚀构造层与混凝土表面粗糙度

防腐蚀构造层

粗糙度要求

树脂、涂料、聚脲、纤维增强塑料

30µm

树脂砂浆、聚合物水泥砂浆、钾水玻璃材料、块材

70µm

 

同时也应当注意到对于混凝土和钢结构表面,粗糙度越高,附着力也越好,但是对于一些厚度较薄的防腐蚀层,过高的粗糙度会带来顶点腐蚀,不利于整体防腐蚀质量。